国际数据隐私保护日,这个节日的设置旨在鼓励人们关注数据隐私,了解公民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权利,推动全球公民的数据保护责任意识,并能够以个人实际行动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在线个人信息安全。
在数字信息时代,个人数据安全就是第一首要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已经成为整个网络环境下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服务与市场,更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乃至国家的安全。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数据隐私安全事故更是频繁发生。
那么个人数据信息遭泄露会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个人隐私数据,指个人基本信息合集,包括但不限于:出生日期、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财政情况、家庭成员、学历、工作经历、消费状况等等。一旦这些数据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那么你可能会受到以下常见的危害情况:
各类商家针对性的广告轰炸
比如你在某些购物平台、应用平台、酒店入住等留下了相关的个人信息数据,很可能被平台泄露或者打包出售,这些买入数据的商家会根据你的消费倾向和家庭信息等进行针对性的短信广告、电话推销。
各类诈骗行为接踵而至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能清楚叫出你的名字和你所在的居住地等信息,你是否会对这个“陌生人”倍感亲切甚至自然而然的信任呢?特别是老年人经常成为这类诈骗团伙的目标人物,这就是隐私数据泄露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会引发财产损失甚至是人身安全等危险。
导致企业资产损失或信息丢失损害
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包括上个月刚发生的全球性质的SolarWinds供应链攻击事件,直接关系到上下游企业关系链,有大量的信息遭到泄露,企业内部信息遭泄露和篡改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这些损失的后果将是无法预估和弥补的。
当我们知道了保护隐私数据的重要性和泄露隐私数据的危害性,那应该如何去避免呢?这些可能遭受到泄露的途径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系统科普一遍,其实以前发过的文章我们经常有提到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题材,大家有空可以回去翻阅一下。以下的观点是小编根据我们普通大众的日常接触面所提的建议。
认真设置密码是关键
密码是很多终端用户每天访问网站和服务所要必须进行的身份验证以此获得访问权限的一个方式,许多人为了方便记忆通常设置非常普通且有规律的字符,甚至多个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其实密码不仅是一个工具,而是获取我们数据隐私的“钥匙”。在很多的数据泄露实践中,黑客都采用事先窃取的密码库,将其用于撞库攻击。有以上情况的用户都是这类攻击方式的对象,而且很容易成功。所以,认真设置一个可靠的密码绝对是一句苦口婆心的忠言逆耳。
谨慎查看各类应用设置权限
当我们安装各类社交应用软件、游戏、插件和各种小程序等等时,是否经常收到一些访问权限的要求,有一些是硬性要求一定要读取个人信息才能访问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看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或者插件,将会读取哪些私人信息,如果侵犯到我们的隐私权限,我们是有权利可以拒绝甚至可以举报的。
选择性填写个人信息
我们作为用户在注册一些网络服务时,许多商家和平台会收集用户的信息,比如姓名、出生日期、电话和家庭住址等,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无数种方式使用,包括可能被售卖或者遭到泄露,所以,在被要求信息填写时,我们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填写和授权,分析是否自己需要的服务。
浏览https网站
https网站是安装了SSL证书的网站,可以加密保护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数据。所以用户在浏览商务、政务服务等重要门户网站和服务网站的时候,最好选择有https加密的网站,验证识别网站安全可信之后再行操作。
不在公共场合随意使用免费WiFi
在公共场合许多人会选择使用公共wifi,但是随意使用公共WiFi要特别注意当心被人“钓鱼”,黑客可能会通过WiFi截取破解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所以要尽量避免接入来源不明的公共WiFi。
持续保持警惕,对隐私数据泛滥收集say no
针对以上所说的各类情况,都要随时跟踪,随时保持警惕,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网络黑洞的世界中蕴藏着各类的风险,要靠每个人自主自动去进行识别,不要随便提供个人信息,我们有权利对过度的个人信息收集说不。
科技的进步带动社会的快速发展,瞬息变换的互联网给人类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类新问题的产生。为了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2020年我国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紧急预备的个人信息护身符,草案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5%的额度甚至超过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规定“最严”的欧盟。这也将更全面更完整地保护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同时对互联网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方面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