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uf
主站

分类

云安全 AI安全 开发安全 终端安全 数据安全 Web安全 基础安全 企业安全 关基安全 移动安全 系统安全 其他安全

特色

热点 工具 漏洞 人物志 活动 安全招聘 攻防演练 政策法规

点我创作

试试在FreeBuf发布您的第一篇文章 让安全圈留下您的足迹
我知道了

官方公众号企业安全新浪微博

FreeBuf.COM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每日发布专业的安全资讯、技术剖析。

FreeBuf+小程序

FreeBuf+小程序

【蓝军建设】如何搞垮一个甲方攻防队伍
2022-11-14 22:58:00
所属地 天津

大家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不是我吹,我比你们厉害一点,我读了十年。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硬核的话题:如何搞垮一个甲方攻防队伍。

没有搞不垮的队伍,只有不努力的人,相信我,只要你努力,再结合点方法论,搞垮一个攻防队伍根本不是难事。

根据我多年的实操经验,总结了以下7条秘技,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在搞垮的道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1、规划要体现格局

如果你所在的甲方攻防业务刚起步,这一点就特别重要,新业务的资源投入往往是不够的,想要受到重视,一份高大上的工作规划就十分有必要。

追APT,挖0day,搞行业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专属IP……

记住了,千万别接地气,飘得越高越好,这才能体现我们的高瞻远瞩。

把饼画的大点,大到你自己都吃不下,这就是一次成功的规划。

这不叫吹,这叫格局。

万事开头难,先搞一套飞上天的规划,这样就为搞垮一个攻防队伍开了一个好头。

/******

初期阶段,就三五个人,搞个毛线格局啊,手底下的活能干完就不错了。

在甲方做安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落地,千万别画饼。

任何事都有发展阶段,看清自己的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和行动路径。当然不是不能做长远的规划,只是行动的时候要先解决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还没到做的时候。

不怕规划做的小,就怕规划假大空。

******/

2、钻研技术,拓展深度和广度

攻防队伍研究技术,没毛病吧。

传统的web安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B格了,从技术研究深度上,搞一搞中间件漏洞,研究研究开发框架的缺陷,挖一挖系统内核漏洞,搞点核武器级别的大杀器,这才是攻防队伍该做的事情。

木桶原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制约我们的发展,所以除了技术深度外,广度也很重要,web安全、移动安全、云安全、IoT安全、虚拟化安全……

反正都得会,哪个不会就得学哪个。

总之,每个领域都会,每个领域都专精,这才像攻防队伍。

/******

一个成熟乙方的攻防队伍这样建设是没有问题的,技术研究能力是可以直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但是甲方的蓝军想像实验室一样做纯研究,需要做很大的投入而且还不一定能出研究成果,特别是处于初期阶段的蓝军,企业是无法接受没有产出的技术研究的。

技术要支撑业务,攻防也不例外,我们钻研的技术,最终一定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辅助公司达成业务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去钻研一些技术领域,不能太脱离现状。

在选择研究领域时,可以利用甲方平台的优势,了解最新的防护技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相对应的测试技术也要有更新,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研究方向,切忌漫无目的的选择

当然甲方也不是不能建立自己的攻防实验室,要看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如果当前的攻防体系的成熟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这时候就可以建立实验室来做一些创新性的研究,同时也要看上层对建立实验室的支持程度。

******/

3、管他什么测试,干就完了

经常有兄弟提问,攻防队伍在甲方都能做些什么,平时防护的工作更重要,感觉攻没什么可做的事。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攻能做的事挺多的,测测系统的漏洞、挖挖wifi的安全性、验证网络策略的合理性、绕一绕人脸识别、搞一搞门禁系统、试一试社会工程……

如果想玩大的,还可以黑一下大屏、给老板发钓鱼邮件,搞出点动静来,也能用实际效果来证明攻击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根本不怕没事可干,甚至搞完一轮还可以再搞一轮。

/******

虽是如此,但我们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去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优先解决最痛的点、公司最关注的点,不然很有可能是浪费资源做了无用功,还会给其他人留下自嗨的印象。

建议平时多和身边的人沟通,了解现状、痛点和他人的期待,对于身边的事情要有敏感度,以攻防的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有针对性的去做事,这样我们有限的资源才能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形成压强效应,一步一步通过技术推动安全能力的螺旋提升,服务好公司的业务,体现出攻防在甲方安全建设中的价值

另外,对于玩大了的兄弟,只能提醒一下不是所有公司都认同这种做法的,搞之前请先评估好后果。

******/

4、管他什么漏洞,提就完了

这年头,各个企业的SDL、DevSecOps体系都已平稳运转,系统在上线前就已经修了多轮漏洞,上线后想挖个漏洞太难了,不过这也难不倒聪明的攻防人员,提不出高质量的漏洞,小瑕疵还是能找到的。

登录处不设置错误次数限制,就是暴力破解漏洞,哪怕加了验证码也可以人工输入。

登录处设置了错误次数限制,就可以导致账号锁定,批量冻结人员账号。

业务的正常功能也可以当漏洞提,也是个和项目组PK的好机会,还能多刷刷脸,一箭双雕。

总之,提就完了。

/******

运行态的系统找不到漏洞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并不是一定要挖出漏洞了才能体现出攻防的价值,攻防人员一定要走出这个思维误区。

随着安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漏洞一定是越来越难挖的,这也说明我们的安全工作做到位了,如果安全投入很大反而漏洞一年还比一年多,这就要出问题了。

鉴于此,攻防队伍的绩效趋势一定是逐渐下行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提交低质量漏洞,可以通过调整指标体系来代替曾经只看漏洞数的评价方式,评判攻防队伍成熟度的方式不是只有漏洞一个指标。

******/

5、风险具象,不然漏洞得不到重视

安全漏洞不被重视应该是很多甲方的痛点,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原因呢,发现的漏洞为什么不受重视?

答案很简单,就是痛点还不够痛嘛,所以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就是让相关的人员痛起来,把漏洞的风险利用到极致,通过漏洞整出点动静来,这样研发和业务就会觉得痛了。

发现个SQL注入漏洞,只输入引号报错体现不出这个漏洞的危害性,不如直接改生产数据,把自己的余额改了,把别人的密码改了,这样研发就会意识到漏洞的严重性,修起漏洞来也带劲。如果这样都不重视,那就直接把研发负责人的数据改了,看他修不修;

发现个XSS漏洞,只是弹个窗也太没意思了,不如写个js脚本把官网搞挂,这样再也不会有人说XSS影响不大了……

这年头,漏洞已经越来越难挖了,好不容易挖到个漏洞,得把影响搞大了,不然我装逼给谁看呢。

攻防人员最擅长搞各种骚操作,这里仅抛砖引玉,这一点大家一定都能做的很好,这样搞完就没有人不重视漏洞了。

/******

首先,证明漏洞的危害,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风险具象往往也会伴随着风险发生,在做关键操作之前一定要预判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优先级一定是大于修复漏洞的

我们发现漏洞的目的就是帮助系统能更稳定的运行,千万别忘记漏洞挖掘的初衷。

技术人员都有着一颗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不过做事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别让我们的进取心弄巧成拙。

******/

6、拿着漏洞当令箭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我就学会了剥蛇皮吃蛇肉。经过了历练我也学会吊打兄弟组,折磨业务方。

只要能挖到漏洞,我们就有机会,赶紧刷刷存在感,证明攻防牛*,别人不行。

这么简单的漏洞,系统上线前安全开发怎么做的?漏洞都利用成功了,安全运营怎么没阻断?业务怎么考虑的,能提出这样的需求?产品经理什么情况,需求怎么会这样实现?研发怎么回事,请你们来就是写漏洞来的吗?都过去五分钟了,漏洞怎么还没修完,好好反思一下是人的问题还是流程的问题……

只要你手里有漏洞,挑毛病还不好挑吗,直接一套PUA操作,说到别人怀疑人生。

跟你们说,用好了这招,保你跟其他团队和部门建立对立关系,屡试不爽。通过这种方式给攻防涨涨面子,看以后谁还不重视攻防工作。

/******

攻防绝对不是给其他团队找麻烦,相反我们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发现的漏洞我们的目标永远都是帮助系统建设的更健壮,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才有利于大家保持长期的工作协同。

如果到处都是敌人,那后面的工作会更难做。

******/

7、向优秀队伍学习

还有些兄弟会问,攻防只挖漏洞是不够的,关于队伍建设有什么好的思路吗?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照搬别人的做法就好了。

做事情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多出去看一看,参加一些峰会和交流,了解一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特别是一些优秀的队伍,人家优秀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人家怎么做咱们也跟着怎么做,一定错不了,这也是攻防队伍建设最简单直接的做法。

/******

多学习交流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可以作为参考,结合自身的现状制定出最符合自己行动方案才是最正确的做法。组织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策略和打法,直接照搬照抄很有可能会水土不服。

******/

结语

马云说过:“今天的最好成绩,是明天的最低要求。”虽然我也不知道引用这句话想证明什么,但我总觉得,在文章的最后引用大佬的名言,好像能提高逼格。

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搞垮一个攻防队伍那是分分钟的事,看完此文如果有实践成功的兄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宝贵经验。

# 蓝军 # 安全体系建设 # 红队攻防
本文为 独立观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
被以下专辑收录,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 收入我的专辑
+ 加入我的收藏
相关推荐
  • 0 文章数
  • 0 关注者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