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源科技
- 关注
密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其实,早在古代
密码艺术就已经出现
古人常把表达的意思
隐晦地“藏”在
诗文或画卷中的特定位置
画图传情---烧脑指数1颗星
传闻古代留守家中的妻子给外出工作的丈夫写信
也有人将一些密语隐含在诗句当中
藏头诗---烧脑指数1颗星
除了在日常生活以外
密码在军事当中也尤为重要
阴符---烧脑指数2颗星
据《六韬》记载
早在3000年前,姜子牙就发明了“阴符”
使用长短不一的鱼竿,每一节代表不同的军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
军事密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武经总要》---烧脑指数3颗星
北宋时期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军事密码本
记录了古代的军事情报通讯密码
将军队中常用的40种战斗情况
编成40条短语
然后根据字眼
在战前约定好的五言律诗中所处的位置
来传达军事情报
这套密码的使用方法是
将领接受战斗命令出发前
指挥部门与其约定一首40字的五言律诗
作为解密钥匙
该诗文字不得重复
并发给一本有上述40个短语的密码本
如果军队在战斗中
草料将尽,需要补充
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请草料”的编码是“10”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第十字是“津”
于是将领就将“津”字写在一件普通公文书牒之中
并在字上加盖印章
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
查出盖印章的“津”字
该字在临时约好的诗中列第“10”
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就得知了前方的情报
从这之后
军事密码技术不断演进
反切码---烧脑指数4颗星
明代时期,抗倭英雄——戚继光
在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了反切码
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
取前一首20个字的声母,依次编号1-20
取后一首36字的韵母,依次编号1-36
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依次编号1-8
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比如,有一串5-25-2的密码
对照「声母歌」编号5是“低”字
「韵母歌」编号25是“西”字
声调是2
两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到一起是“dí”
可以得出“敌”字
无论是画图传情、藏头诗、阴符
这类简单符号密码
还是《武经总要》、反切码
这类烧脑密码
都体现着中国古人的密码智慧
相信大家
对中国古代密码艺术也已略知一二
创意策划:观源科技运营中心
撰文:李晨
编辑:李晨、杨杰
插画、视觉:笑菲
责编:天祥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