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uf
主站

分类

云安全 AI安全 开发安全 终端安全 数据安全 Web安全 基础安全 企业安全 关基安全 移动安全 系统安全 其他安全

特色

热点 工具 漏洞 人物志 活动 安全招聘 攻防演练 政策法规

点我创作

试试在FreeBuf发布您的第一篇文章 让安全圈留下您的足迹
我知道了

官方公众号企业安全新浪微博

FreeBuf.COM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每日发布专业的安全资讯、技术剖析。

FreeBuf+小程序

FreeBuf+小程序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App合规那些事儿(二)总被忽略总被通报——违规使用个人信息
FreeBuf_387070 2021-11-26 16:48:37 166690

本系列文章,主要通过对监管单位通报的违规点进行分析,以便开发者能通过文章内的分析内容,尽可能的降低违规风险。

上一篇我们说到,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最最最常见——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那么在收集个人信息后如何正确使用,才能避免出现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发生,本篇针对监管部门多次通报的“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做针对性分析。

App除去自身的业务功能之外,也经常会集成一些第三方服务,用来做数据分析,消息推送,功能拓展等。

所谓使用个人信息,无外乎两方面:

1.应用自身使用个人信息

2.将个人信息传递给第三方使用

应用自身使用个人信息很常见。比如:

运动健身类的App,应用自身需要使用体感信息,位置信息,在用户跑步健身时用来进行计步与展现跑步轨迹。

电商类的App,应用自身需要使用已收集的联系方式,收货地址等信息,在用户下单完成购买后进行配送发货。

短视频类的App,应用自身需要使用影音信息,以便用户上传分享个人视频。

游戏类的App,应用自身需要使用手机号,身份z号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等。

应用自身使用个人信息时,都有能明确被用户感知的业务场景。开发者在隐私政策中,都应该明示应用自身会使用哪些用户个人信息,并明确声明使用这些个人信息的具体业务场景。一旦用户无法感知应用具体使用个人信息的业务场景,或者隐私政策中没有明示使用个人信息的业务场景,就很容易出现“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合规风险。

App将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传递给第三方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应用自身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未经用户同意,也未做匿名化处理,数据传输至应用后台服务器后,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那么,开发者可以通过哪些举措来规避“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呢?

1.应用自身使用个人信息时,都能明确被用户感知的业务场景。例如在使用例如手机号,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信息时,可通过弹窗告知的方式明示用户。

2.在隐私政策中,应明示应用自身使用哪些用户个人信息,并明确这些个人信息的具体业务场景

3.在隐私政策中,应明示使用的第三方服务,并明示用户向第三方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用户同意隐私政策即代表用户同意向第三方提供必要的个人信息。

4.应用自身存在必须向第三方提供的个人信息时,应匿名化处理提供的个人信息,并在隐私政策中明示匿名化处理这一关键措施。

当然,关于“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的情况,也在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认定条件中。关于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的解读会在后续文章中进行分析,敬请期待。

本期暂且说到这儿

下期我们接着聊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 隐私合规 # App合规 # App安全合规检测 # 隐私合规检测工具
本文为 FreeBuf_387070 独立观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
被以下专辑收录,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 收入我的专辑
+ 加入我的收藏
相关推荐
FreeBuf_387070 LV.1
这家伙太懒了,还未填写个人描述!
  • 4 文章数
  • 8 关注者
App合规那些事儿(四)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谁动了用户的隐私?
2021-11-30
App合规那些事儿(三)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2021-11-26
App合规那些事儿(一)最最最常见——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