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1/7 企业采用外包模式,核心就是图便宜
任何一家企业,招聘外包人员的核心原因只有一条,降低成本。企业的人力成本低,也仅仅是因为给到外包人员的工资少,工资少了人员流动性必然高,人员可以轻易流动那自然不服管教,因为一言不合走人就是,这点钱还想谁受谁的气。好巧不巧的是,外包的岗位往往都要直接接触企业最核心和敏感的数据,比如鉴黄师们能看到企业对外平台里最阴暗的内容、客服能直接获取到大量客户的个人隐私、数据标注员们看到的都是企业最值钱的原始数据、外卖骑手们知道自己片区客户的个人喜好。
这就是外包的真实样貌,站在企业的角度外包的关键词就是,便宜、流动性高、数据安全难保障。
02/7 外包场景的 IT 架构特征
企业外包人员工作模式分为很多种,站在企业的视角,最简单两类的分法叫做驻场外包和非驻场外包,即依据外包人员是否驻留在企业内部办公来区分。驻场外包人员在企业内部工作,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地掌控其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的代价是因为要准备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提升了整体的人力成本。
站在外包员工的视角,外包的模式可以更简单的分为两种,有集中的固定办公场所的外包工作(甲方企业或者外包供应商提供)、无场所限制的外包工作(众包兼职模式,适合全职妈妈等类似性质群体在家办公)。
1、有集中办公场所的外包
甲方企业或者外包供应商提供专属于外包的工作场地、设备,并配合区别于正式员工的管理流程。外包人员在固定办公场地里通过 VPN 去跳转访问甲方企业内部的系统。
2、众包兼职外包模式
全职妈妈、在校大学生、特殊残障人士,通过灵活兼职的方式,在任意地点通过企业 VPN 登录企业内部系统进行办公,适合于客服、数据标注等正规工作。
03/7 VPN 能保护数据安全吗
无论是哪一种办公模式,都少不了 VPN 的影子,VPN 或者是近年来炒得很热的零信任产品,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呢?
本质上对于数据的保护来讲VPN 防的是外贼,而不是内鬼。大白话来讲,我们可以说 VPN 其实是防神秘的黑客的,科幻电影里经常有的场景,技术牛人在电脑里打开一个小黑窗口,一通操作就入侵到公司网络,在企业内部横着走那种。
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讲,哪来足够的利益驱使黑客特意盯着你家来入侵。网络入侵这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逮住了得吃牢饭(if you can't do the time, don't do the crime)。纯属炫技的黑客毕竟是极少数,黑进公司系统都有所图,所以一般都盯着有钱的主,黑进去敲诈一把或者偷些高价值的数据去黑市卖卖。
一般企业数据泄露的发生,大都归因到那些日常能够正常使用公司系统和数据的个人员工,俗话说家贼难防,这里不是针对谁啊,是针对所有人。
04/7 外包、众包的系统性安全风险和正式员工并无区别
其实独属于外包人员这种特殊身份,而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成本,只有一条,那就是外包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对于人员的把控力度低,那些对正式员工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施加到外包人员上时,效果至少得减半。
就像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样,以铁饭碗为抓手,把国企机构内的人员拿捏得死死的,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民营的各类工种,超生的胆量还是很大。
除此之外,那些心怀叵测的外包员工或正式员工,真正偷到公司数据的方式如出一辙,数据安全的风险都可统一总结为,在开放式的环境里访问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安全风险。开放式的环境,是区别于内外网严格隔离的办公模式,那些互联网性质的、电商性质的企业,即使是正式员工日常也是在开放式的环境里办公,居家办公和远程办公也都是这样的性质。
05/7 开放式办公环境,数据安全风险在哪里
以上已经论证,外包人员也好,正式员工也罢,真正的数据安全风险其实都是如何在开放式的环境里,保护企业的数据资产。正式员工并不因为坐在企业自家办公室里就获得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外包员工也并不因为天然的“在外”而应该承受更大的质疑。
为了让大家更能直观感受开放环境的数据安全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如下场景。在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企业里,员工在办公电脑里可以自由地访问公司内部系统(知识库、CRM、OA等等),同时还能任意的访问互联网(刷微博、逛淘宝、CSDN 拷代码、追热搜)。虽然员工身处办公室,但那就是个我们司空见惯的开放的办公环境。
企业数据怎么被员工泄露出去呢?我来给大家模拟下。假设你从公司系统下载了一份数据文件,然后想要把这个文件给拿出办公电脑,你可能会想着这么做:
你想的 | 实际上 |
用 U 盘拷出去 | 这样的行为都被电脑上的安全软件给记录并上报给安保人员了 |
QQ 发出去 | 这样的行为都被电脑上的安全软件给记录并上报给安保人员了 |
百度网盘上传出去 | 这样的行为都被电脑上的安全软件给记录并上报给安保人员了 |
邮件附件发出去,你还特意改了文件名和后缀 | 这样的行为都被网络上的安全网关给记录并上报给安保人员了 |
上传不知名的小众网盘 | 你很可能会如愿,因为你电脑里的安全软件还不认识这个网盘 |
把文件内容直接复制到某个外部平台 | 好吧,算你厉害,你几乎总是可以得偿如愿 |
结果是不是很让人意外,纵使企业已经按照数十年来由西方传导过来的信息安全指导思想,在办公设备上任由专业的安全团队建设了铁桶江山,一个如此简单的 Copy/Paste 就能轻易破功。很少有安全人员会去思考,欧美那套安全方法是为 PC 时代而生、为军工内网而生、为欧美的整体社会信用体系而保驾护航。
06/7 开放地使用外部服务,受控地使用办公系统
没有谁主动想要回到石器时代生活,大部分企业也无法接受做严格的内外网隔离,去牺牲效率而换来极致的安全。如何兼顾使用互联网的自由和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得物选择了一种区别于一切传统安全技术和方法的新范式,使用数影提供的安全办公空间技术,为办公系统和企业数据树立起一道数字化的安全边界,让开放的互联网和企业办公安全地融合在一起。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安全圈里流行的话语是,边界思维已经过时了,但这句话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更严谨的说法是传统的边界方法过时了,我们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和方法,去建立新的边界来保护数据的安全。安全讲究的永远是边界,只不过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从有型的物理边界过渡到数字的虚拟边界,而这条界限到底怎么画,目前还在各显神通或者刻意回避的阶段。
数影的边界是用浏览器来画的,在办公系统和互联网之间画分了楚河汉界,用安全策略来精细化控制数据的流转,在不改变用户体验、不牺牲办公效率、也不改造应用系统的前提下,顺便解决企业数据安全的难题。
(联系作者获取方案)
07/7 外包拿最少的钱、干最脏的活、受最大的委屈
仅仅因为编制的不同,外包人员就承受了巨大的恶意,这是职场里常见的现实局面。外包的存在是很多人的福音,个人被贴上外包的标签也不无无奈。全职妈妈、在校学生、残障人士,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一些生活费用,这是外包模式最为值得称赞的地方。
但还有一群人,或许是因为 35 岁高龄的限制被曾经的大厂扫地出门、或许是因为学历不够光鲜、或许是因为刚出校门随机进了一家知名外包公司、或许是因为专业不对口去不了一般企业。因此被迫做了一层外包的身份转换,继续从事着自己擅长的工作,依然被那些直接去但不让去的甲方公司给录取。这些人能力依然很强,甚至远强于正式员工。但依然免不了处处遭受白眼和区别对待,同工不同酬、多工少酬、不同的办公区域、不同的工牌、不同的团建活动、不同的系统权限,国内的甲方企业想尽一切办法和细节告诉那些辛苦的外包们,你们身份不一样。背锅的永远是外包,就像讨论数据安全的时候也一样,潜意识里都认为外包拥有远大于正式员工的风险,何等的荒谬。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