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uf
主站

分类

云安全 AI安全 开发安全 终端安全 数据安全 Web安全 基础安全 企业安全 关基安全 移动安全 系统安全 其他安全

特色

热点 工具 漏洞 人物志 活动 安全招聘 攻防演练 政策法规

点我创作

试试在FreeBuf发布您的第一篇文章 让安全圈留下您的足迹
我知道了

官方公众号企业安全新浪微博

FreeBuf.COM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每日发布专业的安全资讯、技术剖析。

FreeBuf+小程序

FreeBuf+小程序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APP合规实践3000问之三
陌陌安全 2022-08-15 16:44:39 224435
所属地 北京

随着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定要求,监管粒度在持续更新和细化,包括41391《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网信发布的《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及工信即将修订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我们现在就来逐一聊一聊~

Q1  GB/T41391-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要求》概述

4月发布的《基本要求》即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标准作为APP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国家标准,明确了收集个人信息、必要个人信息的基本规定,包含告知用户同意、获取系统权限及第三方收集管理等要求。

《基本要求》也是对去年发布的常见39类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的细化,提出了12种特定类型个人信息的收集要求,在现有监管要求、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通过附录形式明确各常见服务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范围、常见服务类型与系统权限相关程度等,促进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监管要求。对于APP运营企业而言,要确保不收集无关个人信息,不强制收集非必要但有关联的个人信息。

Q2  APP运营企业如何做?

对于已经开发的APP,应全面梳理APP及接入的第三方所收集的个人信息、申请的系统权限、各项个人信息类型、系统权限所用于的业务功能或使用目的,以及该个人信息/权限是否为实现相关功能或目的所必需;对于准备开发的APP,应在APP开发前梳理所提供的业务功能、所涉及的服务类型来确定APP类型,若判断属于常见39类,可以根据《基本要求》附录A来确定APP的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若不属于常见39类,需要根据《基本要求》第5章来合理拆分基本业务功能、扩展业务功能。

Q3  必要个人信息的理解

《基本要求》附录B中重点明确了必要个人信息的含义,APP基本业务功能所必须的个人信息为必要个人信息,扩展业务功能所需收集的信息为非必要个人信息,即当且仅当没有该个人信息的参与,APP的基本业务功能无法实现或无法正常运行的为必要个人信息。

当用户同意收集APP必要个人信息时,应保障用户可拒绝或撤回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且不应因用户拒绝、撤回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或关闭退出扩展业务功能,而拒绝用户使用该APP的基本业务功能。做到“无关的不收集,非必要的不强制”。

Q4  系统权限的申请和使用要求

《基本要求》附录D明确了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的范围,给出了30个安卓和15个iOS的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及其功能、可访问的个人信息、对应的业务功能示例,从APP业务功能出发限定所能收集的权限范围;附录E列出了与常见服务类型相关程度较低的安卓系统权限表,APP提供者应识别APP提供的服务类型,根据该表综合判断APP申请权限的相关性和合理性,做到“无关者不收集”。

APP在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时,应仅声明和申请实现APP服务目的最小范围的系统权限,不应申请与APP业务功能无关的系统权限。开发人员可能很容易忽略在应用程序清单文件(Android的manifest.xml文件,iOS的info.plist文件)声明的权限,应注意避免存在声明的权限实际并未用到的情况。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系统权限申请使用指南》中也对权限的申请使用有具体要求。

Q5  设备信息主要关注哪些,收集应注意什么?

对于Android客户端,APP可通过申请READ_PHONE_STATE(电话权限)来获取IMEI等设备信息,除35273《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附录A列举的设备信息,《基本要求》附录F里重点列举了六个不可变更的唯一设备标识码,包括IMEI/IMSI/MEID/SN/MAC地址/ICCID,对于不可变更的唯一设备识别码,APP不应收集。定向推送信息和用户画像场景采用唯一设备识别码标识用户时,应使用可变更的唯一设备识别码,且不应将其与用户身份信息或不可变更的唯一设备识别码关联,并且应控制收集频率。

Q6  剪切板、传感器怎样合规使用?

剪切板、传感器也是《基本要求》里提到的12种特定类型个人信息之一,由于这两个权限不需要做特别申请,用户可能感知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应注意在合理场景满足最小必要原则(包括控制收集频率、范围、精度等),同时需要在隐私政策中进行声明。

Q7  第三方管理的若干要求

《基本要求》中明确了对接入的第三方应用、嵌入的第三方SDK的安全管理要求。第三方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运营者之外的其他法人实体,包括关联公司,但第三方不包括与APP运营者属于同一企业集团,遵守同一套管理制度、统一进行安全和运维管理的其他法人实体。同时对APP接入第三方应用和APP嵌入第三方SDK指出了两种管理模式,提出了不同的合规管理要求,如下图所示。

另外,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安全指引》也详细规范了APP 使用 SDK 的相关方和责任、常见 SDK 类型、常见安全问题、基本原则和安全措施。

Q8  自启和关联启动

除了关注SDK是否存在自启动、关联启动,APP在非服务所必需或者无合理场景下,也不应自启动或者关联启动其他APP。自启和关联启动可能会引起已经退出应用后还在收集信息,应注意应用后台收集信息的情况,当APP在静默状态或在后台运行时,除必要场景外不应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例如像导航类APP在使用时切换到后台后,可以基于导航功能收集定位信息。

Q9  网络直播之未成年人监管

《基本要求》中提出收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如下图所示,并应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单独同意,详情如下图所示。

近期针对未成年人监管持续收紧,5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要求网站平台应在该意见发布1个月内全部取消打赏榜单,加强对礼物名称、外观等规范设计,加强新技术新应用上线的安全评估,不得上线运行以打赏金额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各类功能应用。每日20时至22时,单个账号直播间“连麦PK”次数不得超过2次,不得设置“PK惩罚”环节,不得为“PK惩罚”提供技术实现方式,每日22时后,对“青少年模式”下的各项服务强制下线。此外,7月中央网信办深入开展为期2个月的“暑期未成年⼈⽹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查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行为。

Q10  实名认证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中均提到,应用程序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在4月发布了公告指引《关于小程序违规收集手机号行为的规范》,避免注册流程需绑定手机号的小程序违规。例如不得在非必要情况下强制用户授权手机号,要求用户在进入小程序后可体验相关业务,不得在未展示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强制授权手机号;用户正常浏览小程序版块或页面过程中,不得强制授权手机号;涉及需要授权手机号的场景,应明确向用户说明授权原由。

本期分享暂且告一段落,若大家有感兴趣的合规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在下一期进行集中探讨,期待大家的反馈,下期再见~

# 合规
本文为 陌陌安全 独立观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
被以下专辑收录,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 收入我的专辑
+ 加入我的收藏
相关推荐
陌陌安全 LV.4
陌陌安全
  • 19 文章数
  • 28 关注者
APP合规实践3000问之五
2023-09-08
APP合规开发指南
2023-05-06
如何在终端上定位发起恶意请求的进程?
2023-03-20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