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全生命周期风险
数据全生命周期过程均存在风险点,一个环节的泄露都可以导致数据防护的失效,比如:
(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用https协议加密,但是在数据库中采用明文存储,数据极有可能在数据库中被盗取.
(2)数据在存储过程中重要敏感数据采取加密存储,但是存在数据提供的能力,那么传输到另外一个系统,可能就存在明文存储的风险。
网络安全的“木桶理论”同样适用于数据安全,一块内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全盘防护失效。
2 典型数据安全场景数据安全风险点
本次分享的数据安全风险点是依据上述安全环境场景得出,风险点的顺序按照项目实施的顺序进行介绍,客户不懂安全,但是懂业务,懂逻辑。把复杂的技术问题,转变为简单的类比问题。
我们永远无法把客户培养成为安全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把安全变成业务,让客户成为业务专家
2.1 风险1:资产信息更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数据识别能力有待增强
(1)动态更新不足
现状:数据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实时更新,导致对新增加或变更的资产缺乏及时的了解。这种滞后的信息处理会影响企业对资产现状的掌握,进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由于缺乏最新的数据,风险评估和控制也变得困难,可能导致潜在威胁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结果:某些新增设备或软件带来的安全漏洞未能及时识别和补救,增加了网络攻击的风险。
(2)数据识别不精确
现状:企业对其重要核心数据的识别不够准确,导致保护措施不到位。这种不精确的识别会导致关键数据的保护存在漏洞,进而增加数据泄露的风险。
结果:企业未能准确识别和分类其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财务数据或知识产权,那么在数据保护策略和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会出现盲点。
2.2 风险2:数据审计覆盖度不足,处理能力不足以覆盖业务需求
(1)审计覆盖度不足
现状:数据库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未涵盖所有重要数据库,导致关键操作和异常行为未被检测到,如数据的增删改查、权限变更等关键活动,可能不在审计的监控范围内。
结果:某个未被审计覆盖的数据库发生了数据泄露或未经授权的访问,无法迅速识别和响应,增加了数据损失和安全风险。
(2)处理性能不足【未应付而应付】
现状:审计系统处理性能低下,面对大量数据时容易出现漏管漏审情况,无法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随着企业数据量的增长,审计系统需要处理和分析的日志和操作记录也随之增加。如果审计系统的处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在高峰时期或面对海量数据时无法及时处理,出现漏审的情况。
结果:当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或进行大规模数据迁移时,审计系统可能无法跟上,导致部分关键操作未被记录或分析。无法全面了解其数据库的活动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处理性能不足还会导致审计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影响企业对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能力,从而增加了安全风险。
2.3 风险3:API接口未统一安全管理,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1)认证和授权不足:只依赖简单的API密钥进行身份验证,这种方式容易被攻击者获取和利用。
(2)数据加密不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缺乏充分的加密措施,数据可能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和篡改。
(3)输入验证不严格:缺乏严格的输入验证机制可能导致API接口容易受到注入攻击(如SQL注入、XSS等)。
(4)过度暴露信息:有些API接口可能会返回过多的详细信息,包括错误消息、系统